几只苍蝇胡乱地在客厅里跳跃,落在没吃完的面包上、落在掉漆的搪瓷杯把上、最后跳到陈卫(化名)的脸上。就像没有察觉到苍蝇一样,陈卫压根没有理会,任由它们到处乱逛。苍蝇的存在,一家人已经太过熟悉了,熟悉得就像家中一分子。
客厅,暂且称之为客厅——客厅里只有一把烂木头打成的桌子,三把椅子、两个小板凳。每个椅子都不一样,拼拼凑凑,这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具。
最富余的只有空间。宽宽敞敞的“客厅”和一楼“主卧”散落着必备的物品,更显空荡,地面还是不平的水泥地,在“龟壳”里的陈卫推着助行器踱步,一瘸一拐。没有灯,没有电视,能想象得到的现代电子产品,这里都没有。苍蝇带给家里的,其实是生机。
陈卫家中“客厅”
这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十几年的陈卫、和他患有癌症的妻子,相伴数十年的家。当巨大的家庭灾难袭来,两个在其他家庭里的“被照顾者”被迫成为“照顾者”,陈卫选择走上一条冒险的路:接受四级手术脊柱矫正,在下半生努力当一个普通人。
当一对夫妻同时成为“被照顾者”
陈卫不能抬头已经快 20 年了。
十几年来,走在乡间烈日下,他只看得到自己的投影;和人面对面说话,他只看得到对方的衣襟。从孩子 3 岁时发病,到如今已上大学,怀抱的孩子落地长成少年,陈卫再也没有端详过儿子的模样。
村里的男人们开玩笑说“男人,不能低头”,但陈卫一直低着头。30 岁时,他被哥哥背着去上海、宁波看病,医生说,陈卫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,可以做手术,但可能会瘫痪。和“低头”相比,瘫痪的严重性是数万倍,陈卫不愿冒这个风险,只带了几盒药回余姚。
“抬头”变成奢望,更可怕的是同时垂下去的还有他的脊梁,他的上身逐渐与地面平行,走起路来踉踉跄跄。失去了工作能力后,家里只能靠妻子厂里打工养孩子,陈卫就跟着哥哥去寺庙里住了几年,有吃有住。家里少了张嘴,也算缓解了经济困难。
在去上海之前,陈卫一家都没听说过这个病,后来才慢慢了解什么是“强直性脊柱炎”。这是一种以脊柱、椎间盘、盆骨上方的骶髂关节等中轴关节出现病变为主的疾病,简称“强直”,患者会有剧烈的疼痛,正常的走路会受到影响,严重者整个脊柱无法正常弯曲,如同一根竹子。因为这种病无法治愈,只能延缓进展,因此又被称为“不死癌症”。妻子说,“只要不瘫痪,一切都没关系,我来养家也可以。”
十年后,真正的癌症来了。疾病的镰刀再次砍向这个家,这次对准的是陈卫的妻子。
为了养孩子,妻子很少休息,在厂里打工一直满勤。她一直瘦瘦的,但短期内突然变胖了,又出现了喘不过气、吞咽困难的症状。她去宁波的医院看病,很快确诊甲状腺癌,被告知已多发转移,没有手术机会。
一个没有行动能力、只能 24 小时侧身躺在床上的强直患者;一个多发转移、肺叶里挤满肿瘤的癌症患者,在任何一个家庭里,这两个人都是被照顾的对象。但当这两人是夫妻,谁应该是照顾别人的人?
陈卫的助行器
妻子选择了她自己。因为强直不影响寿命,丈夫还在的话,对孩子来说,家就还在。“我们的家要垮了,但是我不能让它垮了。”妻子说。
“第二条路,会出现的”
妻子开始每月前往上海治疗,先放疗,再吃靶向药。因为路费高,妻子从上海转院去了杭州。放疗是五个月一个疗程,结疗当天妻子就乘大巴回余姚,替换来照顾丈夫的婆婆。婆婆已经 70 多岁,一只脚跛了,一只眼睛看不见,照顾陈卫很费力。
幸亏陈卫的哥哥住的不远,也能来帮个忙,要给陈卫翻身的时候,妻子就会去叫陈卫的哥哥,余下的力气再强撑着给陈卫做顿饭,这是妻子能做的极限了。
嘴上不说,但这对夫妻知道:他们都在走一条没有希望的路,可是还是要走下去,因为只有这一条路。陈卫会好吗?妻子会好吗?没有人问,也没有人去想。
陈卫夫妇
但是,有人在挂念。在余姚邦尔骨科医院工作的小满(化名),他的职责是走访村户,看是否有人需要治疗,再请医生们来到家中为患者看诊。在余姚的村落里,早年间因为医保覆盖范围不大,村民们普遍认为“治病是天价”,干脆不治疗了,但随着医保范围逐渐扩大、骨科耗材进入集采,许多骨科手术的价格已不足过去的一半,只是村民们并不知道。
小满听说,村里有一个叫陈卫的“弯弯的人”,他患了强直,上身完全不能动,两条腿也不一样长。于是小满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李传将说了,李主任当天就去了陈卫的家。在为陈卫查体后,李主任说可以做手术,人能直立起来。手术费用 7 万多,通过医保报销后只需要 9000 元左右。
李传将主任
在 3 月入职余姚邦尔骨科医院前,李主任在福建某三甲医院工作近 10 年,并于 2018 年到广州拜于广东省名医门下,专攻脊柱伤,病,脊柱畸形诊治,每年都会做至少 10 例脊柱畸形矫形手术。在广州的骨科中心,这种疾病属于经常碰到的病种,也是经常做的手术,因此李主任对陈卫的病情很有把握。
这一天是陈卫生命中的转折日,陈卫的哥哥、嫂嫂、妈妈都来了,一起商量是否要手术。陈卫说怕痛,但是他又说应该“活马当死马医”,他文化水平不高,不知道自己说错了,但他知道就是这个意思,他要试下。一周以后,他告诉再次来到家中的李主任,他要手术。
为了能确保手术的安全,李主任对该手术全流程负责,余姚邦尔骨科医院配合李主任进行备血、协调电生理监测、超声骨刀、特殊体位垫等仪器调配,为手术做好万全准备。李主任用手术台上的无影灯给陈卫照出了第二条路,这条路没有阴影,通往新生。
燕子飞来我们家
李主任运用精湛医术,陈卫的手术很成功,术后也没有出现感染。术后约一周,陈卫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。李主任测量了陈卫术后的身高,比术前高了 20 多厘米。
因为怕妻子担心,手术的前一天陈卫才告诉妻子,这一天妻子正在杭州放疗。结疗当天妻子急忙赶到余姚邦尔骨科医院,这时陈卫的手术已结束,他平躺在床上,和因为治疗癌症头发几乎掉光、手臂上满是白癜风的妻子四目相对。妻子的脸圆圆的,年轻时像个小樱桃,但是现在眼前的人,陈卫快要认不出来了。
手术后陈卫腹部褶皱伸展开,提示了矫形的效果
综合考虑了陈卫一家的情况后,余姚邦尔骨科医院免去了全部费用,考虑到陈卫妻子的身体情况,医院为陈卫免费请了护工,照顾陈卫直至他出院。整体算下来医院大概亏了几万块,但是医院里的人都觉得这是值得的。李主任说,“陈卫这样的家庭状态,可以说是风雨飘摇,随时倒塌。接受手术,家里总会有点希望。”
手术时,天气还有点冷。妻子在家、余姚邦尔骨科医院、杭州三处辗转,脚步下踏出春天。出院时,医院找了司机把陈卫送回家,又帮他把床搬到一楼来,方便陈卫起身锻炼。陈卫回家时全村的人都围过来看,像迎接凯旋的英雄,纷纷赞叹“他站直了!”“医生真的厉害!”“你们家的好日子要来了!”妻子笑着应着。
日子又变得规律了,孩子也懂事了,临近暑假,儿子和陈卫说,“爸爸,暑假我要去打工,赚钱给你们治病。”这也是陈卫妻子的宽慰。有一天,妻子听到门外传来叽叽喳喳的声音,她看到燕子在门框上筑了巢,一共有 5 只小燕子嗷嗷待哺。她找了一张纸壳放在下面,接住燕子滴下来的粪便,“有燕子来是好事,是幸运。”她说。
屋檐下的燕子巢
“2024 年是我们一家的转折。他会越来越好的,以后就轮到他照顾我了。”妻子笑着说,陈卫在一旁用力眨眼,说“对”。因为强直蔓延到颈部,陈卫无法点头,于是他用力眨眼,表明他的决心。
接下来,陈卫会在余姚邦尔骨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,手术后他就可以摆脱助行器,能够陪伴妻子去杭州治疗。对于这对夫妻来说,以后的每一天都可以相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