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

卢伟:续写中国水墨工笔花鸟画
来源: 中新社   日期:2017-08-21 13:34:15  点击:101112  属于:名人访谈
青年画家卢伟,现任桂林漓江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艺术创作院研究员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
 
青年画家卢伟作品
中新社发  王保胜 摄

 
       “水墨工笔花鸟画”出现在元代,受文人水墨画影响,融会了工笔与写意两大学科分支,把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融进严谨规矩的工笔画法之中。但是“水墨工笔花鸟画”在元代出现后,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,为时不长,这种技法近代几乎失传。而近年来,青年画家卢伟以一系列水墨工笔花鸟画作品,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类大展中频频获奖,引起了美术界同仁和有识之士的赞赏。
       卢伟的作品崇尚水墨,以水墨单纯、质朴、含蓄、清逸、典雅、微妙、浑厚、滋润的无穷变化描写大自然中的花情鸟态,成功地表现其生机活力,抒发自己的感受,讴歌高尚的情操,寄托了真善美统一的理想,在花鸟画领域构建出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水墨世界。
       卢伟出生于广西合浦,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。现任桂林漓江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艺术创作院研究员。现居北京,从事中国画研究及创作。
       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体会时,卢伟说到:“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随之变化,笔墨的运用要走出旧形式的桎梏。但这并不是摒弃传统的技法,而是要取其精华,求其发展。”纵观卢伟的创作经历,我们看到的正是从传统中淌出的一股充满创意的新流。
       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、也是当代的,既是民族的、也是世界的。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土地,艺术创作才能接住地气、增加底气、灌注生气,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。正所谓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”。只有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,在继承中转化,在学习中超越,才能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、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、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,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屹立于世。卢伟正是在对历史的回望和梳理中,看到了“水墨工笔花鸟画”这段古人留下的空白,也看到了这一传统延续的发展前景。
       卢伟看中了元代开启的“墨花墨禽”之门,把文人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融进周密不苟的工笔画法之中,这是一条前人没走完的艺术之路,也是历史文人尚未思考的空间,让水墨走进工笔,让工笔拓宽意境,努力创造中国花鸟画一种新的语体,新的语境,这就是摆在卢伟面前的课题。近年来,他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探寻、尝试、并获得成功。
       在卢伟的绘画中,我们可以看到宋元院体花鸟画“无声史诗”的特征,具有那一时期花鸟画所显现的现世的精神图腾的特征,具有用“陶冶性情,变化气质”的审美体验,替代宗教在人心灵中的作用的功能。当然,卢伟绘画的文脉来源还不仅仅限于两宋院体的绘画,在他的绘画中,我们还能看到,明清工笔花鸟画家,如陈洪绶﹑汪肇﹑张路﹑陈淳﹑周之冕﹑恽寿平﹑蒋延锡﹑邹一桂等人的画风,在他的花鸟画中都成为一种内在的形式语言支撑,使他的绘画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内涵。
       卢伟虽然接受了丰厚的文脉传统,但他并没有落入古人绘画风范的窠臼,没有亦步亦趋,摹仿古人的一笔一墨。而是以自身扎实的西画基础,融汇西法明暗、光影、透视、构成等现代手段,溶入自己的笔墨之中,使其作品既有西方写实因素带来的实境感,又有东方意象造型的虚拟性,具象与抽象浑然一体,形成自己立足现代发展的独特建构。在这样的建构中,既回归传统,然后又把传统纳入当下的文化时空,使之与现代通行的艺术语言相结合,转化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方式。
       源于自然的真情与感悟,为卢伟的艺术人生涂下了厚重的底色,而不懈的艺术探索又使他的艺术道路展现无限的前景。他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、汲取能量,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、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,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、创造力的高度信心,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。(中国文化人物)